电影另一种照见生活和人生的方式引发关注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祯希

2019-07-02

  《日日是好日》《漫长的告别》《小偷家族》《千与千寻》等多部日本电影以引进或参加国际电影节方式亮相中国大银幕


  《日日是好日》借日本茶道,用极致的美学理念,开启生命的细腻体验。


  距离日本首映18年后,电影《千与千寻》日前登陆中国院线,连续六天成为票房榜冠军。


  记者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多部日本电影通过引进、影展等方式亮相我国银幕。它们淡而有味,慢而生动,以独特韵致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除了《千与千寻》之外,《漫长的告别》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最快被影迷“秒杀”的作品;北京电影节首场片《日日是好日》引得不少影迷在开场前一小时就赶到现场;从戛纳载誉而归的《小偷家族》中国票房喜人。


  这些日本电影用举重若轻的方式打开生活、衰老、离别甚至是死亡话题,面对人生中不可回避的种种沉重,体现出一种诗意的超脱——坦然接受生命的给予,用平淡而又不乏仪式感的日常体验消解痛苦与未知。就像《日日是好日》中说的那样:“雨天听雨,雪天赏雪,夏日感受暑热,冬天则体悟刺骨的寒冷”,它们引导观众慢下来,停下来,学习欣赏当下的美好,并由此开启内心丰沛的人生。


  用细腻的情感捕捉时光流淌的静谧之音


  握不住,又不断在为生命塑形的岁月,最无情也最有情。在时光流淌中打捞治愈感,是日式美学的重要特点。前几年,讲述乡村少女平淡日常的电影《小森林》,用四季轮回中的山间美味,治愈了观众的胃与心,传递出“此刻即永恒,认真过好每一天,才是抵御时光匆匆的最佳方式”这一命题。今年大热的《日日是好日》无疑是对这一命题的又一次精彩论证。


  《日日是好日》改编自森下典子所著的《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一书。电影以女主角典子跟着武田老师学习茶道为主线,研习茶道的过程,亦是感悟艺术之美,参悟人生真谛的修行。一年四季的风物之美被影片一一呈现,武田老师那间挂着“日日是好日”横幅的日式茶室,则如同日式侘寂美学的缩影。在授课过程中,武田老师会时不时中途停下,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梅雨之声,日式茶道中的“和、敬、清、寂”精神以最感性的方式走进人心;在一年一度的新春茶会上,武田老师道出了茶道中“一期一会”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每一次相会、团聚都是“仅此一次”的体验,因为那一刻的场景与心境不会重现。人生匆匆,时间不回头,每一次相聚都值得珍惜。


  除了对日式美学的极致呈现,《日日是好日》受到的巨大关注,也与主演树木希林有关。这位影视作品诸多的国宝级日本女演员,去年9月去世,享年75岁,《日日是好日》正是她留给观众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影片中武田老师对生活的透彻认知与豁达心态正是树木希林本人的写照。在癌症扩散后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中,树木希林依旧坚持自己开车赶赴片场工作。在一部记录树木希林人生最后时光的纪录片中,老人曾对着镜中的自己喃喃自语:“嗯,像模像样,不错。这个皱纹,我是挺喜欢的。但大家好像不喜欢。这皱纹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不显出来可惜了。”或许,《日日是好日》中的种种感悟,正是这位日本“国民奶奶”,留给后辈的赠言。


  用最淡最真的仪式感诠释“家”的意义


  “家”的温暖足以叩动每一位观众的心门。在亲人间平淡琐碎的日常互动里,提炼真挚细腻的感动,是日本电影的一大卖点。近年不少日影佳作,纷纷用各具特色的亲情叙事,丰满着“家”的意义。


  亮相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漫长的告别》着实让影迷拼了把手速。“他们管阿兹海默症,叫漫长的告别。他们渐渐失去记忆,一点点离开”,影片讲述的正是一位老父亲从失忆至离世,七年间发生的故事。因为家人的陪伴,这场本该沉重的“告别”,展现出温暖的底色。老父亲从最初爱忘事,到慢慢不认识家人与回家的路,最后连吞咽与呼吸都变得吃力的过程,真实得让人心酸。即便如此,他心中依旧保留着关于家人的美好回忆:他会紧张地问妻子,愿不愿意和自己回家见父母;会在下雨天想到过去为女儿们送伞的经历,带着三把伞出门……就像导演中野量太说的那样:“老年失智症可能会失去记忆,但不会失去自己的心。”


  与《漫长的告别》中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情感不同,《小偷家族》探讨了血缘之外的亲情可能。影片中,被家人遗弃的老人、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中年夫妇、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女、被母亲的冷漠虐待的小女孩,以及被拐带的小男孩,组成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没有血缘之情的一群人,却展现出一种比家人更亲密的羁绊。电影通过这段被“偷”来的家族亲情,打破了“家”的传统定义,借此探讨“家”的真正内涵。


  可以说,这些包含了丰富东方文化的日本电影就像一束光,照见寻常生活和漫长人生。


  相关链接


  那些耐人寻味的台词


  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要重重放下。我们往往因为用力过度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负担,所以“举重若轻”才是用心而不过度用力的智慧表现。


  世上的事物可归纳为“能立即理解”和“无法立即理解”两大类,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有时只要接触过后即了然于心。无法立即理解的,往往需要多次交会,才能点点滴滴领会,进而蜕变成崭新的事物。而每次有更深刻的体悟后,才会发觉自己所见的,不过是整体的片段而已。


  ——《日日是好日》


  子女是没法选择父母的,所以自己选择的羁绊反而更强。不是生下孩子的人就有资格做母亲的。


  ——《小偷家族》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千与千寻》


  正是看上去有些平凡的形象,在影片中却充满生命张力


  除了细腻的情节,辨识度很高的女演员也是日本电影的看点。这些看上去很日常、平凡的银幕形象,却充满生命张力,为日本电影中生活多样性与真实质感背书。


  今年初,日本推出了一项针对女演员受欢迎程度的调研,几部近年日本电影中的女演员纷纷入围:《小偷家族》中身材微胖,被评价为“长着一张路人脸”的安藤樱;《日日是好日》里眼睛不大脸型偏长的黑木华,长着肉嘟嘟小短脸的多部未华子;《漫长的告别》中笑不见眼的苍井优等等,都榜上有名。


  这些备受观众欢迎的女演员在人群中并不惊艳跳脱,但是她们却通过与角色的合二为一,慢慢激发着自身的独特性。久而久之,“不够漂亮”反而成了她们塑造各类角色的优势和深入观众内心的特点。


  比如在日本拿奖拿到手软的安藤樱,既演得了按部就班却积极面对生活的上班族,也能与都市边缘颓废女孩无缝对接。在《小偷家族》尾声,她一场三分钟素颜哭戏,彻底抛开对“外表”的执念,直抵剧中故事的本质,完成了一场自然却极具穿透力的情绪张扬,被誉为“刷新影史”。


  对演员来说,塑造角色的生动性,比平面模特般的“美”更重要。这些所谓不够惊艳的女演员,往往能成为“生动性”的最佳注脚。有媒体评价,正因为平淡舒朗的五官,才让苍井优的微笑更具感染力与亲和力。这种灵动却不张扬的长相,为她的角色加分不少。从古代到现代,在她演绎的一系列女性身上,总是自带一种“倔强”甚至是“古怪”的精神特质——即便身处市井干着最常规的工作,也能适当跳脱,内心始终维护着一片不被世俗规则征服的角落。这让不少身处俗常,却心怀纯真的观众看到了自己,也让演员通过角色成为越看越美的“第二眼美女”。


  这些女演员独特的美,也与日本影片的拍摄方式有关。在日本影视作品中,鲜少通过浓重妆容、光线反打、磨皮滤镜、后期等技术刻意修饰美化女演员的皮肤与形象。在镜头中,演员脸上的每一块雀斑、每一丝皱纹、每一根白发都浸渍着岁月的流淌,以及生命的鲜活生动。


  反观观众熟悉的另一些影视剧,对所谓美和颜值的追求却“登峰造极”。一位国内电视人曾指出这样一个普遍的创作误区:每个人都化着精致的妆容,在灯光下演员的皮肤完美无瑕;女孩们都纤细苗条,胖一点的则被设定成为“笑点担当”;演员们不能上年纪,因为一旦不是“少男少女”,则要直接进化到“爸爸妈妈”。但我们的生活真是这样吗?在创作者执迷于搭建符合臆想的“美丽样板房”的时候,真实的生活况味却被不断拆解。


  生活本身在平淡中有一种朴拙的美——女演员可以不够惊艳,因为对平凡、平淡和日常的欣赏与书写,恰恰是对真实生活与个体生命多样性的一种尊重。

责任编辑:王爽